close

趁著小偉要去義大利開會之便,等小偉開完會後小童再去羅馬會合,來了個羅馬四日遊。上次來羅馬是十年前的事了,但以前是跟著旅遊團,這次是自助。當然景點跟十年前看到的差不多(廢話!不就是古蹟嗎,一千多年來都是長這樣),但是自己拿著地圖走一遭,對整個羅馬的地理位置可就清楚多了,遠勝過坐在遊覽車上繞,下車就是景點A,景點B...啊。

想了很久這篇遊記該怎麼寫?並不想一日一日,一個景點一個景點的敘述,這樣太冗長也太無趣了,畢竟介紹羅馬旅遊的網頁這麼多,不差我一個,真的有興趣的人就請直接去看我的相簿囉。想不出個好寫法,就叨叨絮絮的寫些這趟的一些小心得好了。

同伴

這趟行程除了最後一天外,其他天都還有小偉的同事跟我們一起玩。跟老外一起玩很有意思,因為有時他們的玩法會跟我們不一樣。而且雖然他們對義大利可能也不太熟,但跟著他們走還是有一種安全感,感覺他們比我們"在地"。第一天晚上有一位同事隔天就是他的30歲生日,因此晚餐後我們又找了一間Bar幫他慶生。找了家有個歌手在唱藍調的Bar,剛好還有個在壁爐邊的位置空了下來,我們四人就在爐火旁邊喝酒邊聽音樂邊聊天。而沒多久壽星竟開始玩起爐火來,不斷的幫它添柴,搧風,撥動木柴,用衛生紙當火種...。玩一玩還有人跑過來跟我們說,要我們盡一切努力把火燒得越旺越好。我們一直在那家Bar待到半夜一點多,又錯過了夜班公車,就這樣四個人在半夜的羅馬走了半個多鐘頭精疲力竭的回到旅館。要是只有小偉跟小童去玩,別說半夜走在陌生的城市了,大概壓根兒都不會想去找Bar吧,更遑論有膽子去動人家的火堆囉

IMG_2868.JPG 

餐廳

久聞義大利美食的名聲,想到可以來義大利玩都流口水。尤其是行前做功課時看到義大利海鮮料理,讓住在瑞士這沒啥海鮮陸路國的小童差點沒對著旅遊書咬下去。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,我們有比旅遊書更厲害的清單!原來"小偉的同事的姐姐的男朋友"之前在梵蒂岡當瑞士禁衛隊當了兩年,列了一張他們最愛的餐館list給我們。有了算是當地人加持的清單,讓我們每頓晚餐都吃得幸福無比!尤其是第二天的餐廳菜單上的海鮮料理,有一樣什麼"Salt......xxfish"。看不懂,管它的,就點了。結果來的是像美食節目裡,用大量的海鹽把整條的魚(恕小童不知道什麼魚,小童只會吃)蓋起來後拿去烤,烤好服務生把整個大盤推到我們的桌邊,在桌邊現場表演把整個"鹽殼"掀開,然後把整條魚去皮去骨再放到盤子上讓我享用。這條魚沒有留下照片,抱歉!小童只顧著吃,若有什麼剩餘的心思的話,也被感動給佔滿了。那魚肉之鮮美,啊!現在想到仍會流口水,以後吃不到這麼好吃的魚叫我怎麼辦啊??吃完主餐後想點甜點,雖然肚子正被魚塞得剛剛好,但若是能有個好吃的甜點也是可以接受的。跟老闆要menu來看,沒想到這家餐廳太會做生意,他們沒有紙本的menu,而是直接把所有甜點用推車推來給你看。看著menu上的文字是一回事,甜點就在你眼前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看著那些每個都想咬一口的甜點,真是慶幸小偉跟小童至少還可以選兩種交換吃。

端到桌邊來給你選的甜點menu 

幾乎每個晚上,我們就這樣周旋在美食,紅酒,還有吃下去剛好飽得很滿足的甜點中。不過小童認為義大利食物這麼好吃還有一個原因,那就是他們給當地人的餐館都是晚上七點才開門,對於我們這些走了一天的遊客來說早就等到飢腸轆轆了,菜一上桌在狼吞虎嚥中還要品嘗美食真是很辛苦。而正因為狼吞虎嚥,讓我們在第三天晚上錯過了更深入品嚐美食的機會。第三天晚上我們挑了一家在清單上被註明為"最愛"的餐廳,還好我們去得很早(早到我們到的時候店都還沒開門),餐廳的位置幾乎都被預訂了,我們坐到剩下最後兩桌的其中一桌。這家餐廳沒有menu,服務生只告訴你下一道是什麼,問你要不要?(在義大利,一套晚餐應該要有開胃菜、第一道主餐、第二到主餐、及最後的甜點飲料。)而我們就在搞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東西的情況下,在第一道主餐完就因為吃太快以致於已經飽了。當服務生過來問我們接下來要肉還是魚的時候,我們面面相覷,然後很殘念的跟他搖搖頭,直接進甜點吧。

風俗

義大利人真的很像中國人。走在羅馬的街上彷彿走在台北市以外的台灣,車子橫衝直撞(但最後斑馬線前還是得停下來讓行人啦),機車數量也比歐洲其他地方多得多。而小童這兩年都住在台北市跟瑞士,剛到羅馬的前兩天竟然不太會過馬路了,真是不禁覺得丟臉,我真的是台灣長大的小孩嗎?小偉的同事介紹我們一個週日市集,說在那邊買東西很便宜。週日早上我們特地留了不少時間去那市集逛逛,天啊,真的跟台灣的市場一模一樣,若不是路上的人不是黑頭髮黃皮膚,真的會覺得自己回到台灣了!

很像台灣的便宜市集 

所有義大利的旅遊書上都會告訴遊客要小心扒手,並且描述他們的犯罪手法。據台灣同學說他前幾年來的時候的確還看到很多吉普塞人,但這次在羅馬,可謂處處是警察,多到讓你覺得那地方是不是剛發生什麼事情在善後,或是有重要人物要來。現在也幾乎沒看到什麼吉普賽人了。不過警察多歸多,倒是有點像街上的裝飾品,而不像在執勤。原因除了他們很多都在聊天之外,他們的制服只能說真是時髦。一件長及腳踝的毛料大衣,活像是時裝展上某個大師的作品走出來。小偉的同事開玩笑說,他寧可要像瑞士穿著運動服的警察充滿機動性,好過穿著漂亮大衣的警察裝飾品。回來才發現沒有照到任何一張羅馬警察的照片,只能跟大家說sorry啦。

梵蒂岡

這是少數小童很想分享的景點之ㄧ,我們在羅馬四天就去了四趟梵蒂岡。一次去聖彼得教堂,一次去梵蒂岡博物館,一次在附近吃飽飯就過去看看他的夜景,還有最後一天去梵蒂岡郵局寄明信片。聖彼得教堂前的廣場真的很吸引人,給人一種遼闊又莊嚴的感覺。站在廣場中央看著周圍的圓柱及雕像,彷彿什麼時候就會有個神蹟出現似的。我們還爬上了教堂的圓頂上,爬的最後一段已經是貼著圓頂的弧度在爬,歪斜的走廊讓人站直了反而會頭昏,非得歪著身子走。

沿著圓頂的弧線歪歪的往上爬 

上了頂端後視野超級好,不知道這裡是不是像紫禁城那樣,曾經規定方圓幾里內不能有比它高的建築物。除了視野好之外,也是因為跟著旅遊團來是絕對不可能跑去爬上頂端的,所以這裡也是小童的初體驗囉

頂端上的合照 

梵蒂岡博物館的門票要14€,算是比較貴的,但是絕對值得。除了有好幾幅很有名的壁畫,像是拉斐爾的「雅典學院」、米開朗基羅的「最後的審判」及「創世紀」之外,還有好多 "有ㄟ沒ㄟ",恕小童對藝術一點都不懂。但是走在這些收藏室裡,真是可以感受到以前教會的輝煌跟權力。其實梵蒂岡博物館小童十年前也來過,但是已經沒藝術天份了,又跟著導遊走,那只能說是走馬看花中的走馬看花。這次來雖然還是走馬看花,但至少看到有名的或是有興趣的可以駐足久一點。加上有電子檔相片跟部落格的加持(十年前可都還是底片呢),我想這次記憶會留得比較久吧~。

拉斐爾「雅典學院」

米開朗基羅「創世紀」《亞當》

又一個華麗的天花板  

最後一天去梵蒂岡寄明信片時,碰到了一件讓我們摸不著頭緒的事。因為聽說梵蒂岡有自己的郵戳,所以我們特別跑回梵蒂岡去寄。但星期一的早上十點多,當我們開開心心的在郵局裡的桌上寫著我們的明信片時,一個人員過來跟我們說他們要關門了,然後我們就被趕出來了。雖然搞不清楚怎麼回事,但明信片還是得寫完啊,只好趴在郵局的外牆上完成我們的明信片。頓時覺得這真是個比台灣還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國家。(後記,結果我們後來收到明信片,怎麼上面的郵戳還是Roma啊??)

被郵局趕出來只好在牆上寫明信片 

圓形競技場

圓形競技場大概可說是羅馬地標中的地標了。這麼有名的地標,為什麼小童還要再介紹一次呢?因為小童誠心誠意的想告訴大家,圓形競技場在外面拍照就好了,外觀真的很雄偉,想想快兩千年前的人們可以蓋出這麼巨大壯觀的建築,真的很讓人驚嘆。但是花12€的門票進去就不是這麼值得了,因為裡面的感覺不似外觀給人的宏偉,所以會稍稍有點小失望。雖然並不差,但是跟市區其他地方"滿坑滿谷"的古蹟比起來,特色就沒這麼足。但話雖如此,沒進去過的人還是會想進去吧,畢竟都來羅馬了。好吧,看在它門票還可以跟旁邊很大一片古蹟區共用的份上,是可以買票進去參觀啦,但語音導覽就真的不用租了。跟大家分享一下照片,覺得裡面沒什麼的下次就可以感謝小童幫你省了12€啦~

競技場全景

小偉最愛圓形競技場  

競技場裡坑坑洞洞的柱子

競技場內部 

結語

拉哩拉雜的說了一堆,卻還有一些小心得可能遺漏了。我想剩下的感受,就等大家有機會自己去體驗了。不過這次去羅馬感覺治安還可以,沒有想像中的恐怖。一來可能我們被朋友警告過所以很小心,二來那些裝飾性警察似乎還真是有些用吧。總的來講羅馬真的是個好地方,真要好好玩的話可能五天都不夠。不過若是來之前能對歐洲史跟藝術史多懂一些,玩起來一定會更深入更有感觸吧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dozeTung 的頭像
    dozeTung

    炫耀文的開心生活

    dozeT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